诚信友善
笔者自 2020 年来,便鲜少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任何言论。缘由有二:一方面,疫情期间我们见证了太多情绪化的言辞,言辞激烈,脆弱的人心在这些情绪化的语言中往往容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许多平台的设计不能提供诸如“我的评论”一类的功能,用户很难方便地管理或回顾自己的评论,除非有他人回复,否则你再也无法找到那条曾经自己留下的观点。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逐渐疏远了社交平台,直到我遇见了钢笔,这种新的爱好给了我一个回归的理由。
在 FPN 网站上,尽管地理上的距离和文化的差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钢笔爱好者群体的互相尊重与严谨却让我久违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欣喜。或许是因为这个社区的用户大多来自于国外,而钢笔这一传统文化的持有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大家在交流时往往会更加细致与体贴。这种氛围让我不禁反思(😒),网络社交平台为何不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空间呢?
在简体中文的互联网(当然,不涉及东南亚等地区的语言环境,这里专指中国大陆)上,有一个显著的问题,那就是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隔阂太大。从注册第一个社交账号,选择头像的那一刻开始,社交平台便如同一个虚拟的“他者”,好像那个在屏幕另一端的“我”,并非真实的自己。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把网络社交看作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重新定义自我的空间。然而,事与愿违,这些所谓的虚拟身份,往往在某个时间点被某些隐形的实体所操控,而在中国,这些网民的年龄层次与构成错综复杂。中学生在某些地区尚不能自由使用手机,而每年约有 1000 万的大学生毕业,上班摸鱼的职员、无害爱猫与大龄光棍们……当你处于一个完全匿名、彼此不相识的环境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便变得非常容易流于表面。你可以在一个帖子下随便发泄情绪,甚至发表攻击性言论,因为,除了你的用户名,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谁。那一刻,你的指责、抱怨、愤怒,在键盘的敲击声中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释放的出口,而这种短暂的满足,往往会让人感觉一种居高临下的快感和心理的舒缓。
这种现象,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许多在网上火爆的梗,在线下却难以流行。因为在网络世界中,言辞的发布和情感的宣泄似乎只是片刻之间的事,随便换一个帖,换一个角度,再也不会有人记得那个刚刚怒气冲天的自己。而在线下的世界里,你依旧要面对周围的人,无论你的言语如何激烈,最终都逃脱不掉与他人真实面对面的尴尬与互动。这种网络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正是当前互联网文化中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幸好,我们党早就用提倡诚信友善,可惜有些人只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