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情包开始
很久以前,我在使用 Hello Talk 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急切的女士(简直是女色狼)。她的热情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急于脱身,于是对她说我们的聊天是“毫无意义的”。谁知她因此大发雷霆,向我倾泻了一大堆11号单词,然后就把我拉黑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意识到当时我的英语水平有限,没有能够恰当地表达我的意思。我想解释的是,其实大部分日常聊天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只是一些简单的交流,不必过于认真对待。我并不是想冒犯她,而只是希望她明白,我对这种过于热烈的互动有些不适应。
这种无意义倒不是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云云的说法,我没有那么高尚,看一下我和笔友三万词的词云便知。其实本篇的起意只是来源于我输出一堆绿色后收获的一个表情包。
在大家都还只会说话的时候,没人关心文字可以怎么写,文字就是“历史”:忠实记录发生的事情。因此先秦时代的诗经语言是非常生活化的,所谓赋比兴倒是把它神圣化了——以关雎为例,你看见了关关雎鸠,也看见了窈窕淑女,于是你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见这些所谓的技法其实都是纯粹的叙述。眼面前的事情本来是没有逻辑的,但眼面前的都是生活了,所以讲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浪漫主义也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决不是没有生活的底子,没有话想出话来说的。没有话想出话来说,可见你没有生活,所以后代的诗多半是无病呻吟了。《诗经》里的诗则都是生活,故都是诗。例子不在多目的也不在此。
到曹植那个时候,人们是惊讶地发现文章可以这样写?!其实也就是我一直喜欢的华美之美,即发掘文字本身的美。这个趋势从汉开始一直到延续到初唐,中间各种作品犹如核桃绣船,精致玲珑又不好玩。于是在唐诗,文字又开始为记录而服务了,李白作品尤为明显。往后宋明清就是无聊地重复这个历程,这里复古,那里求新——跟现在钢笔圈一样。到近现代,电影作为新的媒介才改变了怎么说的问题,这一点从 blog 到 vlog 也是如此。
总之都是把事情描述出来,让别人感受到你想让人感受的情绪。
到现代人们习惯把情绪用表情包表达出来,我想这才是第九艺术。